找到相关内容298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读印顺大师《心经·讲记》—兼与王永元老居士商榷

    身心变化昕引生的苦痛——生、老、病、死;二、因社会关系所发生的苦痛——、怨憎会;三、因自然界——衣食等欲求不得所引生的苦痛三印公这样的概括分类,自有他的的深意。  一切有为法,都是缘起相待的。「讲...限量,欲望有一时的满足,而无永远的满足,故而印公说贪一欲一之心「如嘐漆一样,一经染着,则料缠不清,不免要受他的牵制,不得自在』。同时各种争抢斗夺,小自家庭内兄弟父子间的争利,大至国与国之间的战争,...

    鋆 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51164276.html
  • 佛教的人生观和道德修养

    外处更乐觉相思,亦复如是。诸贤,众生实有六界,地界,水火风空识界,彼异分散不得相应,别离不会,不摄不集,不和合为苦,是名。”   与爱别离苦相对。如与自己所讨厌或憎恨的人或事物...因此佛教要求众生灭除贪念,于世事生厌之心,使自心得到解脱而证无上正道。   关于佛教基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,在佛经中记载有很多。其中《杂阿含经》卷一中有一段论述:“如是我闻,一时,佛在舍...

    业露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1564420.html
  • 佛教哲学简论

    苦、三苦、四苦、五苦、八苦诸说,最后统一为八苦。所谓八苦,即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、求不得、五取蕴。生、老、病、死是生理上的痛苦,是一种难以克服的自然规律,怨憎会、别离体现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...方法的,是摆脱流转的,谓之还灭。   所谓灭谛,是指与苦相对应的清净寂灭的状态,也就是涅檠。涅檠是指远离杂染烦恼、出生死轮回,从而实现真正的常乐我净,达到人的最高理想境界。从空的一方面讲,涅檠是纯净...

    徐文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15664608.html
  • 话说佛教之二

    咱们能觉到的,有一首《老来难》,唱的就是老了的苦处;病苦,咱们都有体会;死也是苦,人都害怕。八苦就是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、求不得、五蕴炽盛。怨憎会就是指老遇见仇家,想躲也躲不开,不想见可又偏...不负责任的说法。佛教提出了十二缘起说,当然了十二缘起说包含很广,咱们先说说十二缘起说,以后再说的。   A·十二缘起   十二缘起就是十二个环节: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处、触、受、、取、有、生、老...

    刚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2864924.html
  • 中国佛教文学(1)

    超越生死的一种境界。道谛是说为了实行佛教的最高理想所应遵循的手段和方法。在四谛中,苦谛是基础。佛教把苦的现象归纳成八种,即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、求不得、五取蕴。其中生老病死是说人生命的自然...部毗奈耶破僧事》)但这些劝阻都没能动摇他出家修道的决心。于是王子在29岁时,遂乘月夜令侍者车匿为伴,跨白马犍陟出家。不顾父王劝阻,毅然妻离子,舍弃王位,剃掉须发,披着袈裟出家修行,努力求得解除烦恼的方法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3865227.html
  • 赵孟頫与中峰明本的佛学因缘

    精神痛苦与佛教信仰  赵孟頫致明本的书札由于是私人信件,而明本又是自己最为尊敬的禅师和师父,所以比较真实地记载了他的晚年生活情况和内心的精神生活。佛教讲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、求不得和五阴盛八苦...说亦有一定新意,表明上是在说儒佛的差别,实际深层目的则是融会二家之,“使二家之说不相悖”。  赵孟頫在任江浙儒学提举期间,多次与明本见面,并有书信往来。《中峰和尚广录》卷二“为赵承旨孟顺对灵小参”:...

    纪华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2065795.html
  • 陈泉州:信、解、愿(1)

    和行苦;八苦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、求不得、五蕴炽盛。现在重点介绍六苦。  ①“身不可保信之苦”  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你上世是什么?是天人?是动物?还是地狱中众鬼道?你下一段又会转到什么地方...亲人的永远分离,标志着对一切成就,一切的所之物的放弃。  我们都想找个生命最终的依托处,如游子归家。但又能依靠什么呢?父母,可能早早我们而去;依靠朋友、老板、领导、人与人的交往大多是价值观在起作用,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669442.html
  • 比较宗教学(2)

    纵然有乐,乐的终了,依然是苦。大致上分有八种苦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蕴炽盛(身心的烦恼)。集谛是苦的原因,造作生死之业,成为未来生死的原因,即是集起现在的因,将受未来的苦;现在所受...的范围。天台以法华的位置最高,贤首则以华严高出一切之上。十宗是将五教内容的广说,分大小乘的性质,共有十种类。贤首以圆教摄尽大小乘一切法,因为差别的诸法,不一心的实相,所以在现象有差别,于本体则统一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5769631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六辑

    苦;又如极端愤怒,使得身体因神经紧崩而导致晕眩或疲乏,即是由心苦引起身苦。  此身心交替,苦恼不断的作用,亦可以“八苦”-生、老、病、死、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蕴炽盛,来加以分析:  (一)生苦-...止息苦的方法-依出世间的八正道去行,确是苦得乐,成就涅槃解脱的方法。  (四)最后令苦真正的止息-审察了知涅槃寂静,才是永远究竟的归宿。  了知四圣谛的真实,为了因应不同根机的众生都能契入谛理,于是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870232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大乘起信论述解(2)

    变化的作用。如就修行中身心的觉受观察,这三苦都是无常,所以“无常故苦”。无常表现于凡夫界的,有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求不得、、怨憎会及五蕴炽盛等八苦,属于界内分段生死的苦恼;有二乘及菩萨意识迁流的微苦,...见外道。是知论主以悲智双运显权实并通,致使造论一事,应机而生。   事因缘者,明本论的八种因缘,又可分总相因缘与相因缘。总相指造论的宗旨,即“为令众生一切苦,得究竟乐”;相,指由宗旨列举的任务,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070234.html